返回主站
首页
问题库
资讯专栏
标签库
问答话题
发布
提问题
发文章
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2022-06-23 10:02
发布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站内问答
/
俄罗斯商标
711
1
4
发送
看不清?
1条回答
知识产权律师
- 为客户提供商标的注册、设计、策划、投资、交易、经纪、搜索引擎、
1楼 · 2022-06-23 10:02.
采纳回答
1、知识产权是一种竞争性资源。有利于占领市场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产权有利于鼓励创新、有利于国家抢占制高点,先行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是扩大。
2、中国加入”世贸”后带给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正日益被国人认识。我国经济要顺利实行与国际接轨必定离不开相应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这种形势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及对策将对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帮助。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利弊
3、当今社会,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商标、技术、著作权、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法律保护权利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
4、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必须将经济建设的各方面的纳入法律的范畴。知识产权就是通过法律来解决次类问题
5、认识到我国技术突破虽多但专利成果却少,外国专利在我国跑马圈地的现实情况
6、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
7、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建立
8、在占领市场方面,专利权人能够起诉侵权者,他既能寻求金钱赔偿,又能向法院要求侵权者停止制造、使用、销售侵权产品的强制令。例如一家资深公司可以利用专利对一家新建公司的侵权行为发起攻击,因为后者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应付专利侵权的官司。专利侵权的诉讼风险会阻碍新公司进入专利权人的市场。从防御的角度上看,专利权人可利用专利证书对他人提起的专利诉讼提起反诉。这种反诉战术能迫使纠纷因为有了专利证书能更快地得到解决。因为诉讼双方都有专利证书,这类纠纷常见于交叉许可中,因为双方互相许可使用对方的专利技术。专利还对风险投资家提供保障,因为投资者一般不情愿进入技术领域,以免由于一项革新技术造成的人为屏障而减少了金融投资的回报。专利证书还可以凭借潜在的专利许可收益,导致金融家资产的价值评估错失。具有远见卓识的公司意识到专利成为确保竞争优势和击败竞争对手的双刃之剑。
9、知识产权的“杀伤力"有多大
成 诚
近期,又有一批中国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深切关注。
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索尼已经向中国彩电企业致函,要求缴纳有关视频技术方面的专利使用费,目前相关企业已经委托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进行谈判。此外,17家中国木地板生产企业被3家美国企业投诉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要求对这些中国企业展开“337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利益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利用收取“专利使用费"或展开“337调查"频频对中国企业设置障碍,其目的是利用知识产权获取高额财富,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仅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发动的18起“337调查"中,就有9件是针对中国大陆企业的。这种诉求迫使中方企业付出大量财力、人力,制约中国企业的发展,以期达到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而据专家分析,今后几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企业成为被告席上的“主角"。
由此,一方面,这表明原来技术比较落后、价格比较低廉的中国产品已经缩小了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一部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开始向中高端产品发展,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了;另一方面,品质提升意味着将面临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中国企业要着手实现战略性转变,就要以自主知识产权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内外专家纷纷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尽可能多地申请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可以结成专利联盟,或通过交叉许可的方式与对方达成互不起诉的协议,以防范自身遭受相应的追诉。企业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赢得主动,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发明创造的能力和水平,争取逐步在较多的领域中,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知识产权的“杀伤力"有多大?曾在2003年5月遭遇“337调查"的浙江双鹿、福建南孚等7家中国电池企业最深切的感受是:“如不应诉,就是灭顶之灾。"在ITC初步裁定侵权成立的艰难境况下,这7家企业“抱团"申诉,终于在3个月后迎来了美国原告企业专利无效、中国企业没有侵权的终审裁定。为此,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337调查"等招数,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应诉,而不是消极退避。(中国知识产权报)
10、呼唤涉外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战略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却十分匮乏。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变得越来越抢手,有实践经验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难求。例如,上海一家专利事务所开出3~4万的月薪却仍难觅一名英语口语流利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入世之后,在国外跨国公司打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国内能够应对这些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人才却屈指可数,往往不得不求诸“外脑"。在涉外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能够熟练运作知识产权国际转让、许可以及国际技术标准等事务的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
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虽然比以前壮大了不少,但却仍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对国外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规则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实战经验,实务技能不足。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于偏重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的学习,在实务操作训练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对外实践交流有限,涉外知识产权实务经验更是缺乏。
要想迅速弥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缺口,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师夷长技以制夷"。例如2004年5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美国教育基金会签订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双方合作培养50名高层次人才。又如飞利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培养本土知识产权人才。当然,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服务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其次,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上应当注意区分研究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对社会需求更为广泛的实务型人才要加强实务环节的训练。最后,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发掘和培养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因为实践往往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知识产权报 詹 映)
加载中...
一周热门
更多
>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
关闭
采纳回答
向帮助了您的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非常感谢!
确 认
×
关闭
编辑标签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保存
关闭
×
关闭
举报内容
检举类型
检举内容
检举用户
检举原因
广告推广
恶意灌水
回答内容与提问无关
抄袭答案
其他
检举说明(必填)
提交
关闭
×
关闭
您已邀请
15
人回答
查看邀请
擅长该话题的人
回答过该话题的人
我关注的人
2、中国加入”世贸”后带给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正日益被国人认识。我国经济要顺利实行与国际接轨必定离不开相应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这种形势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及对策将对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帮助。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利弊
3、当今社会,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商标、技术、著作权、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法律保护权利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
4、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必须将经济建设的各方面的纳入法律的范畴。知识产权就是通过法律来解决次类问题
5、认识到我国技术突破虽多但专利成果却少,外国专利在我国跑马圈地的现实情况
6、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
7、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建立
8、在占领市场方面,专利权人能够起诉侵权者,他既能寻求金钱赔偿,又能向法院要求侵权者停止制造、使用、销售侵权产品的强制令。例如一家资深公司可以利用专利对一家新建公司的侵权行为发起攻击,因为后者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应付专利侵权的官司。专利侵权的诉讼风险会阻碍新公司进入专利权人的市场。从防御的角度上看,专利权人可利用专利证书对他人提起的专利诉讼提起反诉。这种反诉战术能迫使纠纷因为有了专利证书能更快地得到解决。因为诉讼双方都有专利证书,这类纠纷常见于交叉许可中,因为双方互相许可使用对方的专利技术。专利还对风险投资家提供保障,因为投资者一般不情愿进入技术领域,以免由于一项革新技术造成的人为屏障而减少了金融投资的回报。专利证书还可以凭借潜在的专利许可收益,导致金融家资产的价值评估错失。具有远见卓识的公司意识到专利成为确保竞争优势和击败竞争对手的双刃之剑。
9、知识产权的“杀伤力"有多大
成 诚
近期,又有一批中国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深切关注。
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索尼已经向中国彩电企业致函,要求缴纳有关视频技术方面的专利使用费,目前相关企业已经委托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进行谈判。此外,17家中国木地板生产企业被3家美国企业投诉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要求对这些中国企业展开“337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利益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利用收取“专利使用费"或展开“337调查"频频对中国企业设置障碍,其目的是利用知识产权获取高额财富,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仅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发动的18起“337调查"中,就有9件是针对中国大陆企业的。这种诉求迫使中方企业付出大量财力、人力,制约中国企业的发展,以期达到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而据专家分析,今后几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企业成为被告席上的“主角"。
由此,一方面,这表明原来技术比较落后、价格比较低廉的中国产品已经缩小了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一部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开始向中高端产品发展,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了;另一方面,品质提升意味着将面临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中国企业要着手实现战略性转变,就要以自主知识产权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内外专家纷纷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尽可能多地申请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可以结成专利联盟,或通过交叉许可的方式与对方达成互不起诉的协议,以防范自身遭受相应的追诉。企业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赢得主动,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发明创造的能力和水平,争取逐步在较多的领域中,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知识产权的“杀伤力"有多大?曾在2003年5月遭遇“337调查"的浙江双鹿、福建南孚等7家中国电池企业最深切的感受是:“如不应诉,就是灭顶之灾。"在ITC初步裁定侵权成立的艰难境况下,这7家企业“抱团"申诉,终于在3个月后迎来了美国原告企业专利无效、中国企业没有侵权的终审裁定。为此,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337调查"等招数,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应诉,而不是消极退避。(中国知识产权报)
10、呼唤涉外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战略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却十分匮乏。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变得越来越抢手,有实践经验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难求。例如,上海一家专利事务所开出3~4万的月薪却仍难觅一名英语口语流利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入世之后,在国外跨国公司打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国内能够应对这些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人才却屈指可数,往往不得不求诸“外脑"。在涉外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能够熟练运作知识产权国际转让、许可以及国际技术标准等事务的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
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虽然比以前壮大了不少,但却仍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对国外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规则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实战经验,实务技能不足。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于偏重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的学习,在实务操作训练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对外实践交流有限,涉外知识产权实务经验更是缺乏。
要想迅速弥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缺口,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师夷长技以制夷"。例如2004年5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美国教育基金会签订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双方合作培养50名高层次人才。又如飞利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培养本土知识产权人才。当然,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服务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其次,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上应当注意区分研究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对社会需求更为广泛的实务型人才要加强实务环节的训练。最后,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发掘和培养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因为实践往往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知识产权报 詹 映)
一周热门 更多>